close

外傷破壞了骨質的連續性、完整性,即為骨折。若骨質破壞的很輕微,只是形成一條較窄的裂隙者,也可以稱其爲「骨裂」。在外傷的病人中,較嚴重的骨折、脫位者,相應的腫脹、疼痛通常也比較明顯,容易得到重視,並且容易做出判斷。而「骨裂」卻常常易被忽視,進而貽誤治療。

原因很簡單:「骨裂」是屬於骨質的一種輕微斷裂,由於損傷小,所以不但不會產生骨折端移位而出現局部變形,甚至連疼痛、外觀腫脹也不嚴重,很多普通的動作仍可以完成,所以很多這類病人先自行判斷沒有傷到骨,而不會去看醫生;即使看了醫生,不做影像學檢查也可能判斷不出;即使照了X綫片,尚有部分病人早期不會顯示,所以,臨床中對「骨裂」的漏診屢見不鮮。

如何避免這種漏診,醫生的經驗很重要。從外觀上,沒有人能看出骨質是否有裂隙,但局部的疼痛學檢查及動力學檢查會給我們很大的提示,有助於我們的判斷。記得前不久一個典型的病案:病人右足部扭傷四星期,因仍有疼痛而前來就診,首先告知受傷後第一天就到醫院拍了X光片,排除了骨折、脫位,也沒有任何固定治療措施。經檢查後我們懷疑有「骨裂」,並建議病人再次拍片覆查,病人起初拒絕接受,十天後同意並再次拍片,結果見到第五蹠骨基底部橫行斷裂。配合適當的固定治療,五星期後痊癒。原本應三星期左右癒合的損傷,最後用了近三個月才癒合,還要慶幸病人最終同意接受了第二次拍片檢查。否則,病人還會懷疑我們的判斷,骨裂癒合的時間也還要被進一步拖長。

「骨裂」雖然是輕微的骨折,但在一些平時動作較多、受力較多的部位,如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治療配合,仍有可能經久不癒。希望上述資料能為病人在對待外傷時提供參考。不能自行把握者,建議看一下正規的專科醫生較為穩妥。

以上資料謹供參考,如有疑問,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。
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
臨床部高級講師舒旭醫師

arrow
arrow

    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