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都曾有背痛的困擾,中外名人也不例外。知名的搖滾樂團U2主唱波諾,幾個月前因椎間盤突出導致嚴重背痛,緊急送醫,正在進行的巡迴演唱因此停擺。台灣職棒選手、興農牛隊的張泰山,有習慣背痛的毛病,他在媒體採訪時曾說,他有時會痛到連頸部都受影響,頭也會跟著痛。球賽中利用不上場的空檔,得趕緊請人幫忙按摩,放鬆肌肉。
背痛造成的影響,因人而異。有些人只要調整一下姿勢即可緩解症狀,有些人卻可能痛到連站立都有困難。根據估計,八成的人一生中會出現程度不一的背痛,有二分之一甚至曾出現劇烈的疼痛。
在民國90年的健保總醫療費用中,有十項疾病的花費占了整體醫療費用的39.1%,包括下背痛在內。下背痛的醫療費用共佔醫療支出的2.3%,達76億元,而這只是單純的健保支出,尚不包括民眾尋求未在健保給付之內的另類療法,以及因背痛無法工作、上學的社會成本支出。
下背痛到底怎麼回事,可以怎麼對症下藥,擺脫背痛?
下背痛的原因多元
引起下背痛的原因很多,除了常聽到的骨刺外,還包括椎間盤突出或是單純的關節發炎、肌肉拉傷等,甚至還有年齡的差異。
年輕人因椎間盤的水份多、彈性好,一個受力不均就容易滑脫出去,造成椎間盤突出。反倒老年人因椎間盤萎縮、較乾、較小,沒有滑脫的「條件」,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疼痛機率相對較小;但脊椎關節面卻可能出現關節炎,退化關節的附近會有酸痛感,或是因椎間盤乾掉、萎縮後,使得一旁的骨頭增生,形成骨刺。
此外,脊椎管過於狹窄、脊椎的位置、形狀改變、脊椎盤旁的肌肉承受過度重力而發炎,也都會出現背痛的表現。
除了單純脊椎的問題外,背痛也可能是因腫瘤所致。胃癌、肝癌因距離腰椎近,腫瘤也可能轉移到腰椎;或是結核菌也可能會吞噬骨頭,造成骨頭發炎、塌陷,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。如果接受物理治療後,狀況反而不理想,或是吃了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症狀,即要懷疑是否有其他可能性。
造成各年齡層下背痛的原因不同,不論椎間盤突出或是骨刺,都與退化有關。椎間盤大約從十多歲開始退化,只是未必會有症狀。影響退化時間早晚的因素很多,已知最主要的原因是遺傳,亦即先天的脊椎形狀、長度等,未必是某些基因的缺損。此外,體重、工作性質、椎間盤的營養供給也會有所影響。
久坐、負重、錯誤姿勢 造就背痛
體重過重者會讓椎間盤的受力過重,白話點說就是椎間盤容易被壓壞。至於工作因素方面,由於久坐、負重與姿勢不正確都是造成背痛的危險因子,不論藍領勞工或是白領上班族,只要承受這些危險因子,就有可能讓下背痛找上門。
很多人可能不清楚,久坐對脊椎可是會造成極大的壓力。站立時的脊椎壓力是平躺的4倍,坐立時的壓力則可高達6倍,若是不當的坐姿或站姿,還會加重脊椎的壓力,長期坐辦公室的上班族,可能因久坐而讓脊椎承受太大的壓力。
另外,勞工階級,因為搬重物,脊椎會受到壓迫,容易出現骨刺、韌帶鈣化。搬運物品時,若物品離身體太遠,也會增加腰部受力。此外,職業駕駛因為久坐再加上行進間的震動,也會對腰椎造成傷害。
在身體組織中,脊椎椎間盤因缺乏大血管,養份的供應較差,若因心臟病或是肺功能不佳、抽菸等因素而影響身體的養份供給,也會讓椎間盤的養份更差了。另外,女性停經後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症,或是懷孕時負重,也會增加背痛的機率。
症狀百百種
造成背痛的成因不同,症狀也不盡相同。若是椎間盤突出,且壓迫神經,出現的症狀會視壓迫的神經而定。臨床上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是壓到第五腰椎或第一薦椎,神經如同電線,一旦受到壓迫,痠痛感會從下背坐骨神經的位置,如同電流般,往下竄到腳底;如果壓迫到的是支配膀胱、肛門等排洩系統的自主神經,還可能造成大小便失調。
若只是脊椎姿勢不正確,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發炎,或是退化性關節炎等,症狀較為局部,但還是可能讓患者痛到坐不住,或是早上爬不起來。老年人容易有脊椎管狹窄的問題,脊椎管狹窄也會壓迫神經,患者只要步行幾分鐘,就會感到腿麻、痛,必須休息一下才能再走。
該看哪一科?
腰痠背痛的情形相當常見,有些人只要充分臥床休息即可緩解;但有些人卻因疼痛不適而需就診。患者如果因下背痛而求診,基本上,家醫科、復健科、神經內科、神經外科或是骨科都可提供協助。
一般而言,如果考慮開刀,或是確定自己是因骨頭受傷或是車禍可能造成脊髓損傷,可以考慮神經外科或骨科;若不清楚背痛的原因則可先求診於家醫科、神經內科或復健科。
由於下背痛的原因很多,有時除了神經壓迫等病因外,骨質嚴重舒鬆或腎臟感染等內科病兆,也會造成下背痛,此時可尋求家醫科醫師協助,及早做完整的評估與治療;若確定是神經壓迫問題,神經內科用藥的選擇較多,例如,可用抗癲癇藥物治療神經痛,或是以抗憂鬱藥緩解疼痛,且可藉由各種神經學檢查進行鑑別診斷;至於復健科則可對較複雜的背痛,評估給予物理治療或是職能治療,提供較完整的治療方針。
日常保養不可少
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,退化是主要的原因,但藉由運動增加肌力與柔軟度,以及避免不良的姿勢都可有效降低背痛的機率。
每天最好要進行30分鐘的伸展運動或是肌力訓練,如果撥不出30分鐘的完整時間也不打緊,只要一次10分鐘,一天3次即可,一周至少要有5天運動。一早起床也不要急著下床,先在床上做10下伸展操,像是轉體運動或是撐背運動再起床。(見★頁「10分鐘預防下背痛運動」)
上班族每隔1小時就要起身活動,不要一坐好幾個小時。坐在椅子上時,兩腳要能平踩地面,若是無法踩地,可以踩個小椅子之類的。椅子一定要有靠背,可用毛巾折出5~10公分厚度的墊子,墊在腰部,提供腰椎足夠的支撐。有些上班族將電腦螢幕放在桌子一角,再側身打電腦,這樣的姿勢不利腰背健康,務必要將電腦螢幕正對自己。
平時拿取物品,千萬不要勉強。拿取較低的物品時,不要直接彎腰取物,而是彎膝拿取;如果是要拿位於高處的物品,務必墊個椅子,且拿重物時,一定要靠近身體;也應避免扭轉身體取物這個動作。
下背痛的發生機率很高,雖然退化難以避免,但只要注意姿勢,不要久坐或是負重,並配合一些訓練肌力與柔軟度的運動,不讓擾人的下背痛影響生活品質,是可期的健康目標。
椎間盤突出未必有症狀
脊椎包括椎體(脊椎與骨頭),以及椎間盤(一節一節椎體之間的組織),椎間盤具有避震和支持身體重量的功用,由於椎間盤是軟且富彈性的組織,會有變形、退化的問題,包括退化造成椎間盤突出。
如果椎間盤只是單純地退化、變形,未必會突出,就算突出也未必會有症狀。椎間盤可以從上下左右各個方向突出,但只有向後突出,壓迫到神經才會出現疼痛感,且疼或麻的感覺會沿著被壓迫的神經,延伸到腳底或某些特定的方向。
椎間盤突出的部位除了造成背痛的腰椎外,頸椎也可能會有椎間盤突出的情形,但以腰部椎間盤突出最為常見,臨床治療上佔了大宗,因為腰椎是身體活動最頻繁,也是受力最大的部位。
骨刺與椎間盤突出
很多人將骨刺與椎間盤突出混為一談,兩者都可能造成背痛,且外觀看起來都凸凸的,但成因卻截然不同。骨刺是因年長者,椎間盤乾、萎縮,一旁的骨頭增生所致,椎間盤突出則是椎間盤滑脫出原來的位置。不過,骨刺患者通常也會伴隨椎間盤突出,只是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並不嚴重。
除了成因不同外,骨刺與椎間盤突出所產生的疼痛也不相同。椎間盤突出視壓迫到哪條神經而影響症狀,年輕人的椎間盤常是突然被擠出,刺激神經發炎,會像牙痛般疼痛。反倒骨刺因為是逐漸形成,即使壓到神經也是慢慢壓迫,即使與椎間盤突出的疼痛部位相同,但疼痛較不劇烈。
穿高跟鞋容易背痛上身
不少女性喜歡穿高跟鞋,且認為鞋跟愈高,愈顯得有女人味,但喜歡腳蹬3吋高跟鞋的女性要特別注意了,太高的鞋子可是會讓妳背痛上身。
國外研究顯示,長期穿高跟鞋可能出現腰痠背痛或是膝蓋痛的情形。這是因為穿上高跟鞋後,骨盆腔和胸腔會往前傾,腰椎則是向後,讓整個姿勢與受力處於不正確的狀態,膝蓋與背部承受更大的壓力。模特兒穿上高跟鞋能展現挺直的儀態,是藉由其肌肉力量將向前傾的重力撐回,但此動作相當累人,一般人很難辦得到。
就健康的角度,還是建議女性,平常以平底鞋為宜,如果真有需要穿高跟鞋,也不宜超過1吋。
有背痛,站、坐、睡姿該如何?
姿勢會影響背痛的嚴重度。正確的站姿是:眼睛平視前方,微收下巴,挺胸,縮小腹。若需長時間站立,可將被貼靠牆,或將一腳交替踏在矮凳上。不建議穿1吋以上的高跟鞋。
正確的坐姿是:兩腳平踩地面,後膝窩離椅坐墊邊一個拳頭,臀背貼靠椅背與椅面,腰部有支撐,身體貼靠著椅背,椅背角度約110度,椅背高度至少到肩胛骨下緣,且最好有扶手。
至於睡姿,除了注意床的柔軟度適中外,枕頭的高度要選擇能正好讓頭與肩膀同高。側睡時,以右側睡最好,可雙膝微彎,在兩腿間夾枕頭,維持膝與臀部同平面。仰躺時,可於兩膝下墊枕頭,讓腰部平貼於床面。趴睡時,務必在腹部下墊一個枕頭,避免腰椎承受過大的壓力。
留言列表